選秀成了一種全民運動。透過競賽遴選出最優秀的人才,向來是最快速的方式之一,但結合了電視及實境等方式,這股熱潮就像野火燒不盡般的瘋狂蔓延,光是職人類的比賽,知名的《名模生死鬥》(American’s Next Top Model)就從美國版衍生出德國版跟澳洲版,熱情過頭的影迷還假造男版競賽的片頭,把一堆知名男模放入,還大剌剌地上傳Youtobe供人瀏覽。除此之外,還有《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頂尖主廚》(Top Chef)、《決戰三千髮絲》(Shear Genius)……等多到看不完的職人競賽,彷彿哪天應該也會有個《決戰紐約小黃》或是《頂尖清道夫》之類的神奇競賽。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勤的上班族或學生族幾乎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總是會有那麼一兩個臉孔,經常地出現在通勤的過程裡,彷彿是一種秘密的約定,流通在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人中間。
 
星海茫茫,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臉也經常地在各類戲劇、電影中出現,除了那些未來有一天要走紅的潛力股之外,還有另一類人,我也喜歡稱呼他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多半是些演技其實不錯,但經常演出配角,熟悉到你非常認得那張臉,但常常記不住名字的明星。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看到藍祖蔚先生在文章中提到北歐為知名的電影攝影師李屏賓先生辦了特展,來表揚他的成就,文章中也感嘆了在台灣,對於其他電影的從業人員皆遠遠不及導演與明星演員來的重要。
 
早幾年台灣電影圈嚴重的擺盪在藝術電影的高調及吸引觀眾的商業創作兩論點間,光是唇槍舌戰加上筆戰多年,也終究無法有個徹底的解決方案,這個問題複雜的程度,難以說盡,我們既沒有完善的好萊塢電影製作制度及工會組織,也沒有完美的法國電影輔導基金,更沒有韓國人剃光頭絕食抗議來爭取韓片生存的魄力,在台灣電影走向工業化之路,顯然困難重重。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到運動,從來就是個殘障者,丟臉的事情數不清,不提也罷!可是國外重要運動賽事的表演節目又是要命的好看,捨不得轉台,這可是台灣跟亞洲許多頒獎典禮跟大型運動賽事達不到的成就,只好繼續盯著電視望梅止渴一番。朋友興致盎然的討論誰會贏,我只在乎誰有表演,運動跟表演哪個重要,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端看個人觀感。
 
最膾炙人口的不外乎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三度為世界盃足球賽大開演唱會,三位硬朗的歐吉桑聚在一起炒話題兼賺錢,合作無間,但倒也滿足一堆熱情粉絲,雖然今年帕華老伯伯過世,屍骨未寒,遺眷就為了財產開吵,八卦媒體報不停,加上熱心人士開始討論起新一代三大男高音,各位媒體記者真是忙呀!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已經習慣似的會向金馬影展報到,與其說是趕集或朝聖,不如說是一種秘密結社。與好久不見的朋友在電影院偶遇,彼此交換訊息,跟許多熟悉的陌生人(每年總會發現許多趕影展的老面孔)一同分享感動,更重要的是觀察這個世界又多了哪些美好的傑作。
 
最近這陣子在試片室間也趕了不少場,好歹也該分享一下佳片名單,不妨就從尚未有片商引進的片子說起。今天最轟動武林的一部片,大概屬於被譽為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魔戒》導演)接班電影的《黯陰羊》(Black Sheep),這部去年拍就的紐西蘭電影,雖然以生物科學實驗帶出後來病變的基本觀點,但有「恐羊症」的男主角加上滿口「氣」、「風水」跟「針灸」的女主角,加上紐西蘭滿地跑的羊兒大軍,以彼得傑克森早年「洛基恐怖秀」、「新空房禁地」那種B級片的血腥加搞笑的風格,著實讓試片室裡的所有人笑翻。讓我連帶想起1997年的金馬影展,彼得傑克森的《被遺忘的影片》(Forgotten Silver)當全世界還在電影百年的慶祝熱潮中,他合夥一群人拍了這部「偽紀錄片」,講的頭頭是道的歷史,映是讓紐西蘭成為電影的先驅國,不過也因為故意設計中間的細節太過於誇張而被戳破謊言,但真不愧是出產怪電影的紐西蘭,是什麼樣的「風水」能出產這種電影跟導演呀!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好這個世界有了電影。
 
幾年前,進入獨立音樂圈工作,那時所謂的獨立音樂、搖滾、電音這些名詞跟當中的文化意涵,對我而言簡直是鴨子打雷,但作一行得像一行,在怒力宣傳本家的產品之外,還是得接觸更多我從來就不曉得的世界,那些傳奇的藝人跟歷史。拜著當代電影藝術的魅力跟好處,逐漸的拾起這些我來不起趕上的時代。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早在去年金馬影展時恭逢其盛,但老實說,我一直對於《搖滾世代》(Glastonbury)把圓桌武士會議發源地的地方歷史典故跟格拉司頓伯里音樂節放在一起,顯得有點不倫不類,雖然那已經是一個接近聖典般的音樂節,若不是紀錄片中電台司令(Radiohead)、酷玩(Coldplay)、碧玉(Bjork)……那一堆巨星們的歷史演出鏡頭,對照顯得毫無觀點可言的訪談,我真不敢相信BBC竟然有參與這個案子。
 
雖然瞭解了這個音樂節的起源來自於一個牧場主人的突發奇想,加上後來持續不斷的建設以及嘻皮歷史的參與,造就了這一個音樂節的盛況空前,但直到最後我始終不瞭解這個片子拍攝的意義有多麼的廣大可言,直到今年初看到新聞,這個英國最大的音樂祭在今年暫停舉辦,因為牧場主人要好好整理年久失修的設備跟場地了,姑且就當作一種歷史回顧的紀錄吧!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片尾的字幕緩緩上升,大意寫著在這個人口僅6千餘人的國家,有著15個交響樂團,上百個爵士樂團與難以數計的搖滾樂團,當時看到這一段,我笑了,但事後想想卻覺得有點悲哀。
 
這部名為《吶喊雷克雅維克》(Screaming Masterpiece)的紀錄片,主要在講冰島的音樂發展,導演花了2年的時間拍攝與訪談,我們對於冰島的歷史所知極少,但這個有碧玉(Bjork)、席格若司(Sigur Ros)與Mum等一堆知名樂手的國家,而服裝設計師Agnes. B本人在造訪後還為此在她的旅遊專賣店中開設攝影展的國家,不由得令人好奇。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遭遇到這幾年來遇到最悲慘的事件之一,就在某天早晨電腦硬碟發出恐怖的聲音之後宣告不治,花費了大筆金錢重新搞了一台電腦,在轉移電腦資料時發現我多年辛苦打拼的通訊錄跟工作紀錄都剛剛好在哪顆壞軌的硬碟裡,百般無奈之下,也才刺激了我趕緊把還記得的事情寫下。
 
今年初在MSN跟瑞典廠牌Network Entertainment Group(原MNW)的工作人員聊之後才知道,儘管身為瑞典最大獨立廠牌的MNW,在幾度易主之後,還是宣告結束,讓人感到唏噓,這個廠牌在台灣獨立業者引進下,有著不錯的成績,除了早期的友善的狗引進「完美的一天」(The Perfect Day)外,還有玖玖文化率先引進的「派瑞許樂團」(The Perishers),以及香堤娛樂引進的「USER o.a.c.n.」等。身為瑞典的指標廠牌之一,但老實說瑞典音樂的市場並不比台灣大,發行最大的回收反而都在國際市場,所以在無力對抗大環境的情況下,也只好結束。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離開法國音樂輸出中心之後,信步漫遊歌劇院區,變回庸俗的觀光客,捕捉街頭的美景,不過天公不作美,從濛濛小雨轉大,只好趕緊躲進屋簷下,眼看著一時半刻不會停,趁著雨稍弱的時候,跑進附近的FNAC逛逛。
 
進去之後,突然想起旅遊書上說的,這是FNAC的CD及DVD專屬賣場。心情突然興奮了起來,座落在地下室的賣場,空間比誠品敦南音樂館大了數倍,滿滿的商品及某牆上標示市區音樂及藝文活動演出時間地點的告示牌,再次感受到身為法國文藝知青的幸福,可惜我只有短短一個下午可以享受。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