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選秀成了一種全民運動。透過競賽遴選出最優秀的人才,向來是最快速的方式之一,但結合了電視及實境等方式,這股熱潮就像野火燒不盡般的瘋狂蔓延,光是職人類的比賽,知名的《名模生死鬥》(American’s Next Top Model)就從美國版衍生出德國版跟澳洲版,熱情過頭的影迷還假造男版競賽的片頭,把一堆知名男模放入,還大剌剌地上傳Youtobe供人瀏覽。除此之外,還有《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頂尖主廚》(Top Chef)、《決戰三千髮絲》(Shear Genius)……等多到看不完的職人競賽,彷彿哪天應該也會有個《決戰紐約小黃》或是《頂尖清道夫》之類的神奇競賽。

歌唱比賽的選拔又更是多不勝數,台灣現有的比賽機制,就有星光幫、超偶幫、加上已經停止的快樂幫,更遑論還有歷史悠久的大學校園類歌唱大賽;而放眼全球,大型的電視歌唱大賽也是多到一個可怕,最知名的從美國的American Idol、英國的Pop Idol、歐洲歌唱大賽,以及德國、澳洲、法國、北歐都有類似的比賽來遴選新血輪。但這些一季季大量遴選出來的歌手,早已超過市場的供需原則,顯然,第二波淘汰賽就不遠了。

 
問題不在於這些比賽的光環能撐多久,而是進入演藝圈之後,歌手持續的實力展現及培養、機運、好的專輯製作,以及觀眾緣,顯然都是備受考驗的項目。就拿英國的Pop Idol來說,多年前一同參賽,奪得冠軍的威爾楊(Will Young)與亞軍的葛瑞蓋斯(Gareth Gates),雖然接連都順利出片,但命運卻是大不同。威爾楊在奪冠之後立即宣布出櫃,雖然當時已有傳言,但仍因形象清新,順利發片,並在2005年的電影《裸體舞台》(Mrs. Henderson Presents)中擔任配角的歌舞巨星,又歌又舞還跟茱蒂丹契(Judi Dench)飆戲;但葛瑞蓋斯的運氣就沒那麼好,發行第一張專輯之後,雖然順利的在全球大賣,來台時也獲得廣大的支持,但隨即傳出與英國波神喬丹過從甚密以及脫衣舞孃等緋聞,讓他的第二張專輯在英國慘跌,甚至麥書剛出道的小師妹,之後便被當時的東家BMG冷凍,大老闆甚至出口說,這輩子再也不會幫小葛發片,知道日前合約結束後,轉戰環球唱片,再度發行新專輯,但新人被出,當年如日中天的聲勢,如今再不可得。

 
而American Idol的最佳範例說明,則是凱莉克萊森(Kelly Clarkson)以及孔慶祥。微微嬰兒肥的凱莉發片後,聲勢越發看漲,也讓她對自己有信心,而不想被定行為偶像歌手的關係,也讓她在發行第三張專輯時,甚至不惜與唱片公司的高層槓上,堅持自己的挑選的音樂版本,甚至說出願意替自己的銷售負責;而五音不全的孔慶祥,大膽挑戰歌唱比賽,雖然頗有聲譽,邀約不斷,甚至還因此成為一片歌手,但幾年過後,如今還有誰會想起,空留笑話一則。
 
這些從比賽中脫穎而出的人,無非是想一圓星夢,以為經歷過殘酷的選拔後,就能出人頭地,但磨難其實才剛開始,後面的現實人生,遠較舞台上的勝敗慘酷。


(本文原載於Hito Radio之專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