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影展圈,便知道有「沈可尚」這一號人物,原因無他,當年就讀台藝大的沈可尚,畢業的短片作品就入圍坎城影展的競賽單元,這對一個電影學生而言,是個相當高的推崇,也是他踏進電影圈之後的第一個光環,之後果然拿下金馬獎紀錄片的獎座。

認識可尚的時間略晚,而且很奇特。老兒童轉戰獨立唱片圈後,第一個大工程便是要推動布農族與美國大提琴家David Darling 合作的音樂專輯,還有2部以不同角度紀錄這件事的紀錄片,一部是王俊雄記錄台東霧鹿布農族人的生活跟文化衝擊的《霧鹿高八度》,一部是記錄音樂專輯錄製過程為主軸的《親愛的,那天我的大提琴沈默了》,導演就是張翰跟沈可尚,但當時可尚已經離開十月影視,所以整個宣傳工作掉在張翰身上,不過在台北安排的幾場活動,老兒童以宣傳的身份都強迫可尚參加,也才慢慢的認識這個壓抑的熱血青年。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修過一點哲學的人,大概都知道西洋文藝復興之後,人與自然主僕關係的轉變。大意是說,文藝復興之後,科學知識的發展遠遠超越了原先煉金術的範圍,人類解除了大自然的魔咒,靠著科學知識,原本看老天吃飯的資源與糧食,都大大的提升生產力,人類宰制了自然,累積財富......。但是現在面臨的全球暖化、大氣層破洞、資源分配不均、礦產及海洋資源驟減、生物跟雨林滅絕速度加快,這些種種的現象,不僅是人類必須承受的後果,也經常被視為自然的反撲。

那麼人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人跟自然的關係?應該用什麼樣的角度來重新看待?米雪兒佩弗的遠古幽暗的年代系列是個好的角度。這個系列的小說,目前出到第四本,分別是《狼兄弟》、《心靈行者》、《食魂者》、《放逐者》,故事的時空背景設定在4千年前的北歐森林中,雖然被歸類為奇幻文學,但與拿著魔棒和掃把(你知道我在說誰),或是另外創造虛擬大陸的文學相比,這個系列有較多的遠古人類生活的復原。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當SOHO沒有一般上班族的週一工作症候群,但為了恢復上週末在藝拍會過度使用的體力,整天都呈現為床上軟體動物的狀態,就算突然醒了還是選擇繼續閉眼睡,打算好好賴一天。

不過,隨即而來的電話讓我呈現又好氣又好笑的狀態。原先承辦藝拍會活動的公關公司人員打來,大概是覺得我2天下來的表現非常敬業,所以問我要不要接這週五食品展的活動,原想不要這麼快的拒絕,便說要先確定一下時間,但接下來的工作內容解釋讓老兒童傻眼到最高點,原來是要找扮玩偶的工讀生(老兒童作啥都可以,但就是不會裝可愛....),時薪150元(嗯,但是老兒童已經過了打工的年紀了耶!).......當下第一時間趕緊回絕了。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週末時,老兒童應朋友的請求,前去幫忙了藝術拍賣會,作的雖然不是什麼光鮮亮麗的工作,但是能夠親眼目睹拍賣會的現場進行,應該會是一件有趣的事。會想親眼看看藝術拍賣會的目的很單純,一來是想見識一下有錢人到底是如何花錢如流水,二來加減增長一下見識。

顯然,討價還價這種事不是有錢人會作的失禮行為,買蘿蔔送蔥這種作法只能存在於市井小民的生活裡,藝術拍賣會的豪氣,簡單來說,花一百萬就像花一百塊一樣簡單。老兒童的工作就是在場邊幫忙,一旦有客人舉牌,就要幫忙標示,一手舉高,另一手指向客人,讓拍賣官可以繼續喊價,直到成交,看似輕鬆,但同時出價的人一多,就好像玩「打地鼠」,考的是眼明手快,還要忍受站了數小時,中間只能替換小小休息,快要麻痺的雙腿。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都不太熱衷於購買精選輯或合輯,除非是十分喜歡的藝人,而歷來專輯也蒐藏的差不多的情況下,會加減買。儘管後來曾經在獨立唱片廠牌工作過,CD消費得越來越凶,但還是不怎麼愛買這類強調便宜又大碗的音樂,除了拜本人挑食又機車的老毛病,硬要說出個原因,那就是少了專輯的完整性。

無意冒犯。這個情況對我而言,僅僅發生在購買西洋類的專輯上,不是崇洋媚外,但老兒童已經多年未購買過國語專輯,早與這個國語流行音樂市場脫節。許多成名的西洋藝人,尤其是創作歌手,大約都是一年一發,或是更久,一來琢磨歌詞與曲勢,二來還要編排曲目跟專輯概念的完整性。我就在造訪瑞典藝人的一次旅行中,親眼見到這種龜毛的情況,後製混音了一整個下午,只琢磨在一首歌的副歌段落的幾句旋律裡,硬是微調出了幾個版本,但對於沒有好音響跟超強耳力的人來說,其實很難分辨。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幼時看動畫,很是習慣有個低沈嗓音說著「很久很久以前....」,約莫是要觀眾在最舒服的狀態下看故事,久而久之,現在看電影預告,如果不是這一類低沈有磁性的聲嗓當旁白,挺不習慣。這一篇,我當然不是要說李季準(講了就等於洩漏年紀,唉...),等到看的電影日漸多了,逐漸發現,就算是旁白,也有影響電影票房的能力。

此話怎講?旁白的精彩若是較故事吸引人,肯定會釀成災難,看完電影倒不如去聽廣播劇。對於故事張力強的電影,插入旁白有時是種打擾,中斷了觀影的情緒,但劇情張力偏弱,而靠旁白補足精彩度的影片,下場往往也不太好。在天平兩端平衡劇情發展跟旁白的介入,成了導演的困難功課。不過,尼爾喬丹(Neil Jordan)擺弄OS的功力,大概可以稱的上是達人級的導演。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將一生奉獻在某件事務上的人,已經不適用淺薄的「達人」一詞來稱呼,而藝術創作更是如此,除了各種競賽獎項的肯定,表彰其終身成就則是一種無上的榮耀,連標榜商業至上的好萊塢,每到頒發終身成就獎時,總是特別溫馨,如今看來垂垂老矣的影人們,當年意氣風發的片段,與眾人起身鼓掌久久不息的誠意,才是令人動容。

這些奉獻一生的影人,總代表著電影史中某時代的性格刻畫,在擁抱商業的好萊塢都有如此令人激情的代表人物,翻看其他國家的重要影人記錄,便更足以觀察個國電影的重要歷程。吉拉阿瑪戈(Gila Almagor)就是以色列電影的頭號代表。因為幫忙寫刊物介紹的關係,第一手的接觸到最原始規劃的影片,對於這位影星並不熟悉的我,稍微查了一下資料,在台灣觀眾最熟悉的作品,可能是史蒂芬史匹柏大導的《慕尼黑》,吉拉演的正是男主角艾瑞克巴納(Eric Bana)的母親。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萊塢賣座片裡,大規模的動作、戰爭、特效的場面往往影響局面甚大,再怎麼被罵沒劇情,以特效取勝的導演還是常常擁有下一部片約,例如麥可貝。但在以藝術取向的電影裡,大規模的場面可就左右影片的好壞,尤其是大規模的胡鬧。

坦白從寬。雖然已經有10年以上的看影展經驗,算的上是老影迷,但我不是特別帶勁的那一種,會翻箱倒櫃積極的找出舊作補足歷史紀錄的那種電影狂,所以眼看差不多同梯的影展圈朋友,很多都獨當一面的被稱為影評人,我還是堅守在小影迷的位置上。對於有影展之王美譽的庫斯杜利卡,我還真的不是太熟悉(汗)。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是有人說,作一行要像一行。

職業病這回事,廣義說的不只是職業傷害,還有職業習慣。就像媒體當久了,聽到獨家2個字,能不像鯊魚碰到血一樣的興奮,窮追不捨著,幾稀矣!當年還是個小企宣時,跟記者大佬們哈拉時,總是三言二語不忘送上讚美自家發行的專輯或電影,下意識自動打開開關般的反應,就連發信給媒體作電子賀卡時,也都不忘用自家發行的專輯圖片作背景,還被奚落成「替公司流血留精」的壯烈。這種習慣成自然的反應,應該是所有公關的通病吧!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台北電影節開辦之後,便面臨與金馬國際影展間定位相近,而產生了2個影展間在國際間搶片的問題,在1999年後便開始了路線大討論,而在2001年台北電影節定調以城市作為主題影展的規劃之後,雖然在選片時多少會受限,無法將當年度的全球佳片盡攬,但透過城市主題的規劃,以國家為單位的邀片方式,卻能有系統的認識各國的電影發展脈絡。
 
今年的台北電影節以都柏林及耶路薩冷作為本次的主題城市,看似2個沒有交集的城市,但意外的呈現出類似的焦點主題,那就是英國及愛爾蘭間的「北愛」情結,以及以色列與巴基斯坦的內戰問題,這些長年以來纏繞在這2個國家的爭執,的確造成許多的傷亡,但在藝術創作裡也留下了許多重要作品。

philo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